消防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的釋義爲救火和防火,而在現在的消防救援體系中,其意義已經引申到消除隐患,預防災患。2018 年,我國原有的消防體系開始進行改革,改革後的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瞄準“全災種”的職能需要,除了原有的救火救人,将水災、旱災、台風、地震、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和交通、危化品等事故也劃分爲了隊伍的主責主業。消防安全涉及各行各業、千家萬戶,保障消防安全,就是在保障發展。
消防救援環境複雜多變
要做到這一點,需要的是多方相互配合。鍛造“全災種”的救援隊伍是目标,更是一種挑戰。在“國家隊”人才儲備不充裕、短期内又難以大幅增加的情況下,需要政府專職消防隊伍、社會應急救援力量與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統籌發展。
10 月 25 日,“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公告(2022 年第 6 号)”中批準了 6 項針對社會應急力量的《建設規範》,将自 12 月 28 日起實施。可以看出應急管理部已将社會應急救援力量納入應急救援力量體系,作爲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、專業應急力量的有力補充。
公益救援機構“藍天救援隊”
《建設規範》從立項到發布曆時兩年,考慮到災害救援的特殊性、危險性和專業性,圍繞社會應急力量參與度相對較高的 5 個專業類别,多次邀請專家進行研究論證并收集各方意見進行修改。這其中就包含了“水上搜救”和“潛水救援”。近幾年,水域救援作爲消防救援的一部分,開始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。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已在全國組建了 8 支國家水域救援大隊。各地區也根據水域救援災害類型,成立了省、市級水域救援專業救援隊伍,水域救援建設已初具規模。
水是慷慨的,它孕育了我們的生命,但同時水又是殘酷的,我國是世界上出現洪澇災害頻次最高的國家之一,7 月國務院例會上公布今年洪澇災害受災 2180.5 萬人次,直接經濟損失 647.6 億元,這個數據和近五年同期均值相比已經下降了 7 成多。2020 年,洪澇災害造成 6346 萬人次受災、直接經濟損失 1789.6 億元,同年,應急管理部發布了《水域救援作業指南》。
進行水域救援演練的消防救援隊
水域救援專業性強,難度大,危險系數高。不同的水域所面臨的問題也各不相同,這需要救援人員極高的專業素養,他們既需要豐富的理論知識,也需要卓越的操作技術。我國水域救援技術起步晚,從以往災害事故的處置中看,我們的救援隊的器材裝備、技戰術思維以及人員專業度仍有待提高。不解決這些問題,不僅救援效率得不到提升,更會威脅救援人員自身安全。
2018 年—2021 年消防隊伍水域救援傷亡情況統計
《水域救援作業指南》作爲我國首部指導水域事故處置的行業标準,給救援隊伍的建設提供了有力的參考,對現場管理、人員裝備和行動方案都提出了要求。《指南》中還明确了水域救援适用的 5 項災害事故類别,包括:内河湖泊船舶擱淺翻沉事故;車輛、列車、飛行器等交通工具墜水事故;洪澇災害;落水遇險事件以及孤島遇險事件。相應的,針對不同災害事故類型,通過分析借鑒了國外專業救援認證機構的經驗,列出了 10 類水域救援技術類型。
水域救援技術類型
除了經驗技術,裝備是一支搜救隊伍不可缺少的一環。近幾年,随着無人系統越來越普及,機器人在消防領域已經得到較爲廣泛的應用。在水域救援領域,機器人也有着十分關鍵的作用。水下救援機器人搭載有攝像頭、聲呐,可以對水下環境進行實時監測、掃描,有了這個幫手,救援人員可以更快速地定位到水下目标,更充分的了解水下情況。不僅僅提高了搜救效率,更保障了救援人員的安全。
博雅工道已和全國多個消防救援單位展開合作,在江河湖海以及城市的不同水域都進行過救援演練。也曾多次協助救援隊伍,完成搜救打撈任務,目标包括沉船、車輛、人員等。
2019年長江上海江蘇段水域聯合搜救演習
2019 年 11 月,我公司收到應急管理局協助打撈的通知後,緊急組裝聲納,于 11 月 7 日淩晨 4 點出發攜帶水下救援機器人 R1-45 至指定地點。事故地點水域範圍大,救援難度也随之增加。救援隊伍根據水下救援機器人初步探摸的結果,制定了後續救援方案。經過長時間不間斷的搜索,水下救援機器人于 11 月 14 日鎖定了 3 名落水人員沉船及随船物品位置信息,并在次日配合打撈船完成了 3 名落水人員的打撈工作。
水下救援機器人 R1-45 搭載的攝像頭和聲呐采集到的現場圖像
我國應急管理及消防工作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,博雅工道作爲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,會持續爲我國消防救援隊伍提供高精尖的裝備,助力高水平、正規化、專業化的隊伍建設。